化解“白色污染” 废弃农膜“变废为宝”

来源:璧山报 2020-10-12 13:55 浏览量:4026

日前,记者来到正兴镇团结村正和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只见蔬菜基地里一派忙碌景象。该社负责人朱三贵正和村民们一同将废弃的农用地膜捡拾起来,打包装筐运到基地门口,以便镇上农膜回收网点的工作人员装车运走。

随着秋收工作的开始,这样的情景正在我区不少村、社区上演。

废旧农膜回收成新时尚

记者注意到,无论是在团结村的田间地头、村庄河道,还是池塘沟渠,很难再见到废旧农膜这类“白色垃圾”的影子。

农膜虽具有防虫、保温和增产的作用,但如果随意丢弃,其分解产生的化学物质会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力,更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不少村民不清楚农膜对土壤和环境的危害,购买的低价非标农膜极易破损,较难回收……归根结底,还是村民对农膜危害的意识不强。”区供销社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此,区供销社联合区市场监管局、区农业农村委,不定期深入农膜市场,严查非标地膜销售行为,减少非标地膜流入农村市场,强化源头治理。

与此同时,区供销社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充分利用赶集日发放宣传资料、设置宣传展板等形式加大宣传,让农膜回收这一“新时尚”逐步深入人心,提高农民回收农膜、保护耕地的自觉性。

如今,村民们捡拾废旧农膜的积极性高涨,田间地头的“白色垃圾”逐渐得到了控制,生态环境也逐步恢复。

15个镇街设33个回收点

朱三贵种植了50余亩茄子、苦瓜等蔬菜,算上种植水果的80余亩地,整个农场农膜使用量每年近1吨。

“焚烧农膜会污染环境,还面临罚款。”朱三贵说,他只好在蔬菜基地搭了一个简易棚,堆放废旧农膜,但是由于没有处理渠道,废旧农膜越积越多。

2017年以来,区供销社以区物资回收有限责任公司为纽带,在全区15个镇街和重点区域逐步设立了33个废旧农膜回收网点和1个贮运中心,集中回收各辖区范围内农户和农业生产大户产生的废旧农膜。同时,建立“户集、镇街收、区处理”的市场化回收利用体系,打通了废旧农膜回收的“最后一公里”。

“现在镇上设立了废旧农膜回收站点,工作人员会上门回收,增加一笔收入不说,还能改善人居环境,利己又利人。”说话间,朱三贵从回收点负责人手中接过4000余元废旧农膜回收款,内心的喜悦洋溢在脸上。

循环利用变废为宝

那么,回收点是如何处理废旧农膜的呢?

“回收点工作人员会把所有的废膜统一上交到区废旧农膜贮运中心,经分拣打包后,运至相关加工企业。”区供销社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悉,在加工企业,废旧农膜经清洗、打碎、热化等工序后,最终变成全新的塑料再生颗粒,经加工后又可生产出新的塑料制品,从而实现变废为宝。

“目前,区供销社与綦江、合川、荣昌等地的加工企业签订了回收、加工协议,形成了‘回收—加工半成品—成品—销售—再次回收’的完整产业链,确保了废弃农膜循环利用,化解了困扰农村多年的废旧农膜处理难题。”区供销社相关负责人表示,2019年,区供销社实际完成废弃农膜回收174.61吨,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45.5%。

今年以来,该区已累计回收农膜282.52吨、肥料塑料包装袋33.97吨,超额完成了全年任务,并走在了全市前列。

区供销社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区将进一步加强网点建设,规范网点运行,健全完善回收机制,确保全覆盖回收,同时,加大农膜和可降解地膜的推广使用力度,从源头缓解农业面源污染,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排行

一月 一周
关注中循协官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