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征集“无废城市”建设先进适用技术(第二批) 的通知
各相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发挥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作用,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受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委托,我中心现向社会公开征集一批 “无废城市”建设先进适用技术,经评估筛选后编制《“无废城市”建设先进适用技术汇编》(第二批),向“无废城市”建设单位推介,并推动转化落地。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流程
征集活动采取自愿申报的原则,请申报单位登陆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www.ceett.org.cn)“无废城市”专栏,下载查看征集技术领域详细需求清单(附件1),按照要求填写申报材料(附件2-3),并按照附件4准备证明材料。
二、申报要求
(一) 技术应具备的条件
1.符合国家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
2.技术先进适用、成熟可靠,知识产权清晰;
3.技术适应性强,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及广阔的市场推广前景;
4.原则上具有1个连续、正常运行1年以上的应用项目,项目实施路径与投融资模式具有创新性、推广价值。
(二) 申报单位应具备的条件
1.申报单位为该技术的持有单位,即专利证书或鉴定证书的完成单位。如其中某个或某几个单位联合申报,须有其他几个单位同意的证明文件;如专利是非职务发明,须有专利所有发明人同意该单位申报的证明文件;
2.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3.具有相应的研究、开发、设计、生产和推广能力。
(三) 材料寄送要求
申报单位于2022年5月13日前将申报材料和证明材料合订胶装成册(按附件顺序装订)一式两份加盖公章后寄送我中心,同时将电子版打包发送至联系人邮箱,邮件题目格式要求为“2022+技术名称+申报单位名称”。
材料寄送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育慧南路1号 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促进中心
邮箱:ceett@edcmep.org.cn
三、联系人及方式
(1)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
潘丽晖、李安定
电话:(010)84665917
(2)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
王永明、高兴保
电话:(010)65645746
附件:
1.“无废城市”建设技术需求清单
2.“无废城市”建设先进适用技术申报表
3.《典型案例》信息填写表
4.证明材料要求
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
2022年3月24日
“无废城市”建设技术需求清单
一、工业领域
(1)粉煤灰、煤矸石、尾矿、磷石膏等大宗工业固废源头减量及规模化、高值化利用技术;
(2)钢渣、锰渣、镁渣、气化渣、赤泥及海水淡化底泥等复杂难用固体废物高效综合利用技术;
(3)高浓度含盐废液及废盐的无害化处理技术;
(4)固体废物堆场和填埋场污染原位探测技术、(原位)治理修复与污染管控技术,以及填埋场深层漏点无损检测技术;
(5)印染污泥、白泥等低值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
(6)废旧光伏组件、风电机组叶片等新兴产业固废综合利用技术。
二、农业领域
(7)(低温地区)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高值化利用技术;
(8)农林生物质废物的绿色资源化利用技术;
(9)生态种养循环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友好型技术。
三、生活领域
(一)生活垃圾
(10)小型焚烧/热解技术设备;
(11)智能识别分类与回收、智慧管控技术;
(12)历史堆存生活垃圾高效筛分处置与资源化技术;
(13)渗滤液浓液(就近、协同)处理处置技术;
(14)填埋场封场修复及温室气体减排技术;
(15)处理处置设施恶臭污染防治技术;
(二)其它
(16)小型餐厨垃圾原位分类与资源化利用技术设备;
(17)(高原地区)厨余垃圾、绿化垃圾、粪渣污泥、旅游垃圾等有机固废就地就近(协同)处理技术及装备;
(18)自来水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小型)深度减量及资源化利用技术;
(19)(混杂)废塑料、废弃化纤材料等废物资源化、高值化利用技术;
(20)废旧动力电池无损检测、高效精细分选、梯级利用及有价金属高效提取等技术;
(21)汽车拆解废物、废旧轮胎的资源化利用。
四、建筑垃圾领域
(22)建筑垃圾(就地就近)高值资源化利用技术;
(23)存量建筑垃圾综合治理及生态修复技术;
(24)大件垃圾资源化处理技术;
(25)基坑泥资源化处理技术。
五、危险废物领域
(一)源头减量与识别技术
(26)危险废物源头减量减害技术;
(27)固体废物危险特性快速识别技术;
(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28)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无害化、综合利用技术;
(29)工业废酸、废有机溶剂资源化利用技术;
(30)工业废盐全流程分离纯化及资源化技术;
(31)重金属废液、重金属污泥等表面处理废物原位分质减量化、资源化技术;
(32)铝灰、大修渣、电解铝炭渣等资源利用技术;
(33)铅锌冶炼渣资源化利用技术;
(34)含汞废物、含砷废物等环境安全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技术;
(35)社会源危险废物智能分类、高效收集与资源化技术;
(三)利用处置技术
(36)危险废物小型化/在线利用处置装置;
(37)具备废物、渗滤液全过程可追溯和环境风险智能研判功能的危险废物填埋智慧化运行和监管技术;
(38)危险废物焚烧残余物等危险废物等离子体、高温熔融玻璃化处理技术;
(39)医疗废物(就地)处置技术及装备;
(40)油泥砂和废弃油基钻井泥浆减量化、无害化处置技术;
(四)其它
(41)危险废物智能收集运输技术设备;
(42)危险废物堆场和填埋场污染原位探测技术、(原位)治理修复与污染管控技术,以及填埋场深层漏点无损检测技术。
六、信息化管理
(43)固体废物信息化管理智慧平台;
(44)再生资源信息化管理智慧平台与交易平台;
(45)废铅蓄电池、废矿物油、废三元催化剂等典型社会源危险废物第三方交易平台;
(46)危险废物收集、运输、利用、处置网上交易平台。
七、其他领域
(47)废弃矿坑生态修复技术;
(48)固体废物类环境案件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
(49)其他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技术;
(50)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过程碳减排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