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9日下午,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危废专委会根据会员的请求和产业发展的形势,以面向“双碳”目标的固/危废资源化科技创新展望为主题,通过视频会议方式举办了会员大课堂2022年第四次活动,旨在加强企业开展技术突破与创新能力的培训,并寻找新的投资机会,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活动邀请了北京工业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院长、国家循环经济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吴玉锋教授授课并与大家交流。参加本次活动有东江环保、中节能生态、上海丛麟、北京金隅等会员企业,以及特邀的生态环境系统、行业协会的代表共100余人。活动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副会长原庆丹主持。
原庆丹副会长指出,当前,危废产业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全国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年利用处置能力已经达到1.4亿吨,2020年全国危险废物产生量8400余万吨,实际利用处置量近8200万吨,其中持证单位利用处置3900余万吨,处置能力出现结构性过剩,出现了“吃不下”“吃不了”“吃不饱”的现象。造成这种局面原因复杂,有政策制度安排的问题,有相关工业企业产废减少和自行处置的因素,也有危废行业无序发展的现实情况,还有就是危废资源化处置技术创新不够的瓶颈问题。为此,需要固危废相关产业的企业、科研机构、协会共同努力,抓住双碳背景下国家对循环经济行业的支持,密切产学研合作,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通过科技进步提高危废资源化水平,解决一些危废品种难以资源化的老大难问题。这次协会邀请吴玉锋教授介绍我国固危废资源化技术的趋势和展望,就是希望会员企业能够及时把握好各自技术需求,找到努力的方向。
吴教授首先介绍了我国碳中和的宏观形势。目前我国温室气体年排放总量为125亿吨,其中CO2排放约112亿吨,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约2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碳汇约10亿吨,其中电力、工业、建筑和交通为CO2排放的主要部门。他结合参与相关政策制定的经历,介绍了“十三五”启动“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以后的重要进展,聚焦工业固废、生活垃圾、再生资源三大类固废安全处置与资源化,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示范,为破解固废环境污染问题、缓解战略资源紧缺提供科技支撑初步形成以固废资源化为核心的技术架构,支撑近20亿吨大宗固废/城市矿产综合利用,产业规模接近3万亿元,再生有色金属占比达到30%,但增量和存量并存、重点难点固废问题依然突出。
他结合一些典型案例对固/危废资源化科技创新做了介绍。一是源头减量减害与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方面:湿法炼锌全过程实时监测与阳极泥危废源头消减调控、有色冶金渣多金属高效回收与无机物建材化利用、有机污染化工废盐高值利用技术与装备 、非接触高温加热管强化传热的静态回转热解技术、万吨级锂电废匣钵金属提取与铁铝矾渣制备陶粒示范工程、废旧移动终端整机无损拆解与安全再利用技术等。二是产品绿色设计与废旧物资高质量利用方面,在报废汽车/电器、新能源器件、塑料包装/纺织品等融合数字技术的智能拆解、精深分离、高端再造系统方案亟待突破,典型案例有:手机平板电脑数字化绿色设计技术及应用示范,废漆包线/线路板、动力电池废轮胎等有机-金属复合废材连续热解处理装备,多源有机固废协同与深度利用等。在答疑解惑环节,吴教授对大家提出的企业如何参与国家循环经济重大科研项目、如何参与固废产业的碳排放标准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一些企业还表示要与北京工业大学开展进一步的交流与合作。最后,原庆丹副会长对大课堂进行了总结。他认为,吴教授这次授课站位高、视野广、信息量大,对企业是一次全面的循环经济科技创新的实战辅导,值得大家花时间来学习和消化这些内容。今年以来,专委会本着为会员服务的宗旨,举办了完全公益性的四次大课堂活动,分别就企业守法和应对执法、绿色金融支持、危废新政的影响、科技创新引领产业等重大问题进行研讨,邀请权威授课、答疑,收到了良好效果和积极反馈,应该继续坚持下去并与时俱进。他对授课的专家和参与活动的会员企业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