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轮风口?每年新增超100亿吨,多地布局固废综合利用

2024-02-07 16:00 浏览量:317

多地正加速布局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开展固废综合利用试点,建设“无废城市”。第一财经记者梳理近期地方“两会”和相关政策动向发现,多地敲定今年将加强固废综合治理,推进固废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让固体废物“变废为宝”。

事实上,此前政策层面对固废综合利用已有明确支持。比如,国家发改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十四五”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促进大宗固废实现绿色、高效、高质、高值、规模化利用,提高大宗固废综合利用水平。

再比如,工业和信息化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实施方案》也提出,推动重点行业工业固废源头减量和规模化高效综合利用,加快推进再生资源高值化循环利用,促进工业资源协同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专家表示,固废综合利用或成新一轮财富风口。

多地加强固废综合治理

近日,陕西省神木市煤基固废协同生态修复治理项目试点获得生态环境部批准。

2023年4月,神木市印发了《神木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结合神木市固废综合利用和处置现状,拟依托采煤沉陷区、露天矿坑、废弃采石坑等,实施煤基固废“生态修复+”产业配套示范项目,多元化探索煤基固废协同生态修复治理。同年9月,神木市政府曾向陕西省生态环境厅上报了开展煤基固废协同生态修复治理项目试点的请示。

该请示称,神木市工业固废产量大、利用率低、无序堆存问题突出。数据显示,神木市2022年煤炭产量3.26亿吨,伴生的工业固废产量巨大。经统计,近三年神木市固废年均产生量为4221万吨,其中煤矸石、粉煤灰等煤基固废产生量为2544万吨,综合利用率约为32.4%,主要以制砖等传统建材为主,利用方式低值单一,且受市场需求波动影响,建材行业已趋于饱和,大量工业固废难以利用处置。

随着“十四五”期间煤炭产能进一步释放,大宗工业固废产量将不断增长,神木市每年约有2000万吨煤基固废无法实现综合利用,加之煤基固废历史堆存量较大,生态环境安全隐患巨大。

神木市是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在产煤矿103座,采煤沉陷区面积近677平方公里,并以每年6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加。“神木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治理需求迫切。”该请示称,开展煤基固废协同治理采煤沉陷区、废弃矿坑的试点,如按相关技术标准、安全可控地进行煤基固废协同生态修复,治理后的土地可实施种植养殖及新能源等接续产业。

以神木市糖浆渠废弃矿坑生态修复治理项目为例,该项目位于神木市大柳塔镇北部,糖浆渠南北两侧,地貌为沙盖黄土丘陵,原址属废弃的露天矿坑。项目地周边共有6家大型煤矿,项目占地306.73公顷,计划分期实施,首期项目工期2年。据测算,实施后可利用煤基固废约900万吨,经过生态修复可复垦和提升项目区内原有耕地并恢复其余场地的生态功能。

第一财经记者从生态环境部了解到,该部目前正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开展“无废园区”“无废企业”典型案例征集,以落实《“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引导工业园区、工业企业推行无废生产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工业固废源头减量和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

根据典型案例征集的基本要求,工业园区内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应在90%以上,或近三年综合利用率累计提高20个百分点以上;近三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污染事故、生态破坏事件。无废企业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应在80%以上,或近三年综合利用率累计提高20个百分点以上;单位产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显著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或近三年累计降幅大于10%;近三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污染事故、生态破坏事件。

今年地方“两会”上,多地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推进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落地,加快推进再生资源高值化循环利用。

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在安排部署2024年工作时提出,全面加强固废综合治理和新污染物治理,创建“无废城市”“无废细胞”。

2022年,山西省大宗工业固废增量达3.9亿吨,综合治理工作量大、任务艰巨,不仅制约经济社会发展,也给环境质量改善带来很大挑战。

有专家算了一笔账:按现有技术水平估计,启动固废处置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可带动固定资产投资1100亿元以上,新增就业2.5万人。其中,仅处置增量的3.9亿吨固废,即可产生117亿元的效益。

“加强废弃物综合利用创新链建设,提高工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率,已成为推动山西省高质量发展与全方位转型的迫切需求。”山西省政协委员、山西大学副校长程芳琴认为,全局统筹、循环利用是提升废弃物利用率的治理之道。

今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国家级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和省级园区循环化低碳化改造试点示范,建设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重点城市。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加强新污染物治理。加快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修复废弃矿山300个以上。

此外,今年一开年,河南等地也出台了推进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相关政策。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打造国内领先的工业固体废物、再生资源、废旧电池综合利用等优势产业,培育完善农业固体废物、废旧家电家具、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等产业链条,实现由固体废物产出大省向固体废物利用强省转变。

“十三五”末,河南省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规模达650亿元,同比增速10%。2022年,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产值约为850亿元(其中工业固体废物350亿元,再生金属资源领域300亿元),同比增长7%。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积极稳妥有序推进,产业发展方式绿色化、低碳化加速转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正在构建,全面提高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尤为迫切,亟须加快推动我省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有关负责人说。

河南省提出,培育20个国内领先的资源综合利用工艺技术装备、30个绿色设计产品,争创2~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20个以上省级创新平台;培育3~5家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亿元企业、10~20家超过10亿元企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成套装备产值占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产值的比重明显提升。

高标准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1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和8个特殊地区印发了“无废城市”实施方案,各地安排工程项目3200余个,涉及项目总投资超1万亿元。15个省份全域有序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在近期召开的“2023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与资源化利用峰会”上,有关专家介绍,目前,我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形势不容乐观。“十三五”国家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目标曾确定,到2020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73%。但实际上,2019年全国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只有55%,到2021年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也只上升到57.8%。

目前,我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建筑垃圾、电子废物、农业固体废物等产生量依然巨大。每年产生约工业固体废物30亿吨(2022年达到41亿吨)、畜禽养殖废弃物近40亿吨,主要农作物秸秆约10亿吨,建筑垃圾约20亿吨、生活垃圾约2亿吨。2022年危险废物产生量突破1亿吨。合计下来,全国每年新产生固体废物100多亿吨,历史堆存总量高达600亿至700亿吨,占地超过200万公顷。

专家介绍,由于部分地区危险废物管理薄弱,危险废物处理能力不足、监督执法不严等问题的长期存在,以及危险废物处置价格偏高等原因,导致环境风险隐患十分突出,多地相继发生固体废物非法倾倒、处置等环境污染事件,尾矿库等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也较多。2020年至2021年,生态环境部联合最高检、公安部开展严厉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共查处危险废物环境违法案件11132起,罚款8.86亿元,移送公安机关1794起。

“固体废物也是环保行政处罚和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多发领域。全国环保行政处罚的近20%涉及固体废物。”上述专家说。

在日前召开的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作工作报告时表示,今年将“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高标准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打造一批“无废城市”建设标杆。深化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成果,推动大宗固体废物循环利用,加大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力度。

此外,会议提出,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深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加快建设危险废物“1+6+20”(建设国家和6个区域性危废风险防控技术中心、20个区域性特殊危废集中处置中心)重大工程,优化废铅蓄电池跨省转移管理试点。持续实施重金属减排工程。推动重点省份深入开展铊污染隐患排查治理。建立健全尾矿库污染隐患排查治理和尾矿库分类分级环境监管制度。以尾矿和共伴生矿、煤矸石、粉煤灰、建筑垃圾等为重点,开展100个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示范。


排行

一月 一周
关注中循协官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