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江苏省科技厅和省农委在南京联合召开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与推广新闻发布会。会上,省科技厅发布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包等情况,得益于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提高,秸秆正“变废为宝”,不少地方利用秸秆创收,成为富民新途径。
夏季秸秆综合利用成效明显
秸秆综合利用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夏季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成效相对明显,主要得益于小麦秸秆可以用作造纸原料,综合利用价值较高。而秋季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成效相对不明显,主要因为玉米秸秆产出量较大。”发布会上,省科技厅农村处调研员顾俊介绍,一亩玉米产生秸秆大约为600千克,是小麦秸秆的两倍,但综合利用项目的研发、推广却相对滞后,除少量进行青贮养牛或作为燃料得到利用外,大部分只能作为废弃物处理。同时,农民人均耕地面积少,秸秆无处堆放,传统观念认为焚烧秸秆能够增加地力、减少虫害,一把火烧掉既省力又省事。加之近年来劳动力价格上涨较快,而清运秸秆费时费力又缺乏经济效益,导致农民对秸秆收运积极性不高。
据介绍,夏收期间小麦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取得较好效果,与小麦机收价格较低、机械化程度较高有很大关系。反之,因玉米联合收割机价格偏高,每年通过国家补贴的额度较低,农民购机的积极性不高,造成玉米联合收割机数量较少,玉米机收成本居高不下,继而影响到玉米机收率和秸秆还田率,客观上增加秋季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难度。
综合开发探索富民新路
江苏对于秸秆焚烧的处罚与问责一直处于高压态势。早在2009年,江苏省人大通过《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决定》,这也是我国省级首部禁止农作物秸秆焚烧和促进综合利用的地方性法规。
记者了解到,从2011年至2017年,我省关于秸秆焚烧问责通报的公开报道数量正逐年降低;到了今年,公开报道仅有江苏省环境保护厅网站上发布的一例。
“现在的秸秆可以变废为宝,还能创造客观的经济效益,在东林村农民都把它当宝贝,怎么可能一把火烧掉呢?”发布会上,介绍太仓市东林村现代农牧循环农业模式的太仓市副市长许超震认为,没人烧秸秆,被问责的现象当然也不会发生。
太仓市东林村秸秆独创增值利用型现代农牧循环发展模式,他们以秸秆饲料化增值利用为核心环节,按照构建“稻麦生产、秸秆收集制饲料、秸秆饲料养殖肉羊、羊粪制肥、有机肥还田”的物质循环闭链的技术思路。以太仓市东林农场为核心,通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秸秆饲料化、肉羊养殖生态化、养殖废弃物肥料化的途径,打造形成现代农牧循环生产方式。他们还利用秸秆开发秸秆制板、工业托盘、温室墙体、运输垫材等副产品。目前,已实现年经济效益近千万元,带动周边农民致富,并产生良好生态、社会效益和示范带动作用。
30项秸秆利用技术发布
发布会上,省科技厅副厅长段雄表示,得益于科学技术发展,秸秆综合处理利用效率不断提升;近五年来省科技厅共组织实施秸秆综合利用的科技项目100多项,省拨资金4000余万元,带动项目总投入超过2.7亿元。
在我省,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可以用“1+5”模式来归纳,“1”即秸秆机械化还田,“5”即秸秆肥料化、能源化、原料化、饲料化和基料化等“五化”利用。此次发布会发布的技术包还具备更多特色和创新元素,如通过遥感技术,监测全省及各市、县主要农作物及林木种植规模和产量并予以发布;众多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开始适用于中小微型企业和家庭农场来进行示范应用;技术包不仅仅是对稻麦秸秆的综合利用,还包括水生植物、蔬菜残体及果树枝条等农业废弃物。
本次发布会筛选了30项具有代表性且技术应用成熟的技术,统计和整理了全省400多家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相关企业和合作社信息,发布了全省各地秸秆资源产生情况的监测结果,为各级政府及技术使用单位或机构提供一批成熟实用的技术,也为各方搭建一个关于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政、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
省农委副主任蔡恒介绍,去年,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今年省级财政投入9.6亿元,对秸秆利用实行按量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