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忠明: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 确保如期实现碳...

作者:杜忠明电力规划设计总院院长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去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宣布碳达峰、碳中和庄严承诺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研究部署相...

李俊峰:做好能源转型,要从三方面入手

2021年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提到,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在全球逐步实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

黄奇帆:今后15年中国5个新的战略路径变化

作者:黄奇帆(重庆市原市长、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顾问、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从今年开始,中国进入第二个100年,走向世界经济强国的发展阶段。今后15年,是我们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最大变局的15年,也是我们百年...

刘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系统性变革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明确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以来,关于“双碳”目标的“时间表”与“路线图”就一直备受关注。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

孙俊民:在煤炭资源绿色高效利用方面寻找新突破

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和煤炭资源利用大区,找准内蒙古在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推动相关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召开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来自煤炭资源循环利用研究方面的领军人才孙俊民获得自...

丁仲礼:中国要在“固碳量”“中和程度”上争取话语...

9月26日,2021年中关村论坛“碳达峰碳中和科技论坛”在京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丁仲礼进行主旨演讲时表示,“碳中和”目标对科技界带来新的考验,针对未来需求,要主要开展有较高失败风险的探索。在进行国际合作、达成国际共识时,中国要...

林伯强:发展循环经济,助力“碳中和”

碳中和背景下,如果低碳循环消费逐渐成为趋势,可以倒逼企业进行清洁和循环生产,从而促进相应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我们生活在一个技术快速进步的时代,技术进步不可避免地导致产品频繁地更新换代。除了需要低碳清洁发展以应对气候变化,地球资源的有限性也要求我们必...

王志轩:做好碳排放统计核算 强化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作者:王志轩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毫无疑问,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以下简称“...

刘建国:发达国家垃圾分类得失及其对中国的镜鉴

刘建国,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长聘教授,固体废物控制与资源化教研所所长,兼任国际固体废物工作组织(IWWG)科学咨询委员会委员、“生物质与废物能源化国际会议(威尼斯)”共同主席、住建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城市环境卫生专委会委员、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专家、《环境卫生工...

金涌:“双碳”背景下废弃物再资源化等方面提升空间...

我国尚处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中后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能源需求仍将持续增长,碳排放压力仍然巨大。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如何科学把握化石能源替代与退出节奏是实现碳减排目标的关键,也是能源领域未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大挑战。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国工程院...

13/54<>
关注中循协官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