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好一般工业固废,苏州经验值得借鉴!

作者: 张钦 来源:中国环境报 2025-02-19 16:41 浏览量:442

作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江苏省苏州市拥有35个工业大类、172个中类、513个小类。多年来,苏州的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一直在全国名列前茅,但产废强度逐年降低,一般工业固废利用率持续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这表明苏州在工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不仅很好地控制了产废量,而且在固废资源化、无害化利用等方面成效显著。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苏州在构建“引导+监管+平台”管理体系、形成“企业+园区+产业链”产业生态化系统、压实“执法+示范+宣传”工作机制等方面的创新举措。笔者梳理总结了苏州在一般工业固废治理领域的实践,希望给其他地方提供一些借鉴。

苏州一般工业固废管理的探索

(一)以法规政策为依据,创新构建“引导+监管+平台”管理体系

在贯彻执行国家和省级政策的基础上,苏州在环保政策上有自己的创新。第一,建立源头控制产废指标体系,细化工业固体废物分类管理机制,将综合利用率等指标纳入绿色评价体系,作为对企业和属地政府考核,以及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第二,率先出台生态补偿条例,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引导专项资金等方面的投入,其中,“无废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安排投资额超300亿元的83个固废治理工程项目。第三,针对不同类别、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不同方案,以指导其做好工业固废收集处理。第四,鼓励企业自查自纠,奖励市民举报,并不断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和执法力度。

苏州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其下设的办公室全面协调推进环保各项工作。按照“企业主体、属地负责、第三方服务公司经营、部门监管”的模式,明确职责分工和目标。各级人大、政协充分行使监督权,并且各级政府定期向同级人大、政协报告。

在服务平台方面,苏州建立了“一般工业废物管理系统”,全市有两万余家企业开展月度申报,固废类型达到42种。在全省率先采用一般工业固废转移电子联单化管理,及时掌握固废转移动向,实现全市固废处理能力与需求共享。上线“苏州市企业环保自查自纠服务平台”,平台中有263个日常环境巡检项、77个提醒项、59种环保设施,自2023年11月上线已被1.4万家企业使用,自查设施设备超过5.5万个,累计完成自查3200万多次,及时发现并自纠异常情况达6.9万个。加强环评中介机构管理,依托“苏州市网上中介超市”做好环评中介单位信用监管,指导企业选择守信优质环评单位。另外,市县(区)两级生态环境部门成立“1+10”服务队,构建立体化、深层次的环保服务体系,畅通政企沟通渠道。

(二)以循环利用为目标,形成“企业+园区+产业链”的产业生态化系统

苏州深度推进传统制造业节能减排、两化融合、产品结构调整,以钢铁、石化化工、建材、煤电、纺织、造纸等行业为重点,支持沙钢集团、玖龙纸业(太仓)、常熟发电等企业更新改造产废量偏高的技术和工艺,升级其综合利用设备设施。引导企业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加强清洁生产工艺的推广和运用,提升工业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降低废弃物、废水、废气等排放量。

苏州推动龙头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园区内、行业间企业开展协同环保行动,积极探索产品物流循环链、能源多级利用链、废弃物利用链和温室气体消减链等多条循环经济链。苏州率先在全国试验和实施制造流程由“资源—产品—废物”单向直线型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圆周循环型,加快实现无废工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区、静脉产业园等生态工业园。同时,苏州积极完善产业链,共有超7000家低碳环保企业,占江苏省总量的20%,分布在咨询服务、环保产品、环保工程、环境治理与资源化利用等环节,产值规模约3000亿元,涌现出一批高水平创新型企业。

苏州将“三网”融合,即“一般工业固废回收处置+危险废物回收处置+再生资源回收处置”三大“收运处”网络体系深度融合,处置企业和园区管理处、产废企业三方签订“1+N”合同,以园区为单位,形成收集、分类、运输、处置等各环节全闭环且可追溯的一般工业固废收运体系。

苏州于2018年率先在全国推出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平台,实现全市生态环境监测感知的“一张网”,覆盖“水气土废”四大领域,满足市、县、镇、工业园、企业五级网格协同。平台整合了苏州17个部门、135项数据清单,数据覆盖全市8657平方公里土地、10个区(市)、90个乡镇街道,包括19个工业集中区、3.6万家企业,并与多个园区和企业的智慧环保系统等平台连接,通过大数据分析系统,为苏州推进环境治理提供“超级大脑”。

(三)以“底线”与“争先”为抓手,压实“执法+示范+宣传”等工作机制

苏州在全省率先开展高耗能行业新增项目能耗等量或减量置换,不仅全部淘汰35蒸吨/小时及以下的燃煤锅炉,而且一直在加大生物质锅炉、炉窑的整治力度。2017—2023年,全市累计整治“散乱污”企业(作坊)6.21万家,其中整治提升2.28万家、依法关停3.93万家。自2018年《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实施以来,累计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911件,涉案总金额超1.25亿元。尝试引入“提存公证”机制,建立替代性修复项目清单“双向”匹配机制。

苏州有3100多家重点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与评估,约占全省总数的25%。同时,苏州拥有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等称号的企业数量,均位居江苏省第一位。在工作推进过程中,这些先进企业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此外,苏州通过媒体、市长信箱、12345、公众监督、手机APP软件等渠道与市民互动交流,保障了人民群众对苏州生态环境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苏州一般工业固废管理高水平的原因与启示

高位推动,做好顶层设计。一直以来,苏州坚持将一般工业固废管理纳入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内容,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要求、高强度投入、高成效结果”作为苏州工业固废治理等工作的总体原则,不断完善环保制度、技术、市场和监管四大体系。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级环保政策的基础上,苏州不断加强自身生态环境管理的系统化、法制化、标准化建设,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持科技助力、数字赋能,探索环保“精”管、生态“智”治,推进生态环境监管数字化转型,充分运用在线监控、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测等手段。

统筹推进,重点突破。苏州以固废源头治理为切入点,统筹推进固废、废水、废气、噪声等污染物共同防治,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全行业、全链条、全领域、跨区域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针对重大环保问题,采取“一企一策”“一事一策”或“百日攻坚战”专项行动等推进模式。同时,不断完善环保服务环境,坚持严管与厚爱、温度与力度相结合,在为企业做好服务的同时,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排行

一月 一周
      关注中循协官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