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我国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河钢集团和重庆大学以共同组建“河钢集团—重庆大学西南研究院”,为核心内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这是校企双方“科教兴国”战略与“钢铁报国”使命的高度契合,也是继河钢集团与东北大学共建河钢东大产业技术研究院,并同国内外多家著名科研机构和院校共建23个协同创新平台基础上,为打造“全球技术研发平台”采取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
9月25日,“河钢集团重庆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签署暨河钢集团—重庆大学西南研究院揭牌仪式”在重庆大学举行。
河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于勇与重庆大学党委书记周旬为潘复生院士颁发河钢集团—重庆大学西南研究院首任院长聘书。
河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于勇,重庆大学校长张宗益为研究院揭牌。
河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于勇:
党的十九大为我们标注了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新时代的钢铁工业,必须摆脱单纯追求数量和规模的传统发展路径,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靠科技创新加快推进产业升级。河钢和重庆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成为河钢加快转型的又一个重要标志,拉开了河钢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崭新一页。双方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特别是河钢集团—重庆大学西南研究院的成立,是河钢全球技术研发平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定会为河钢未来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河钢和重庆大学之间具有较强的互补优势,希望河钢集团—重庆大学西南研究院站在为国家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的政治高度,发挥各自优势,把研究院打造成校企合作的新范例,加快推动河钢和中国钢铁工业的高质量发展。
重庆大学党委书记周旬: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改革工作,服务好国家、地方和企业是高校的主要任务。党中央要求重庆在“一带一路”建设、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重庆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重庆产业的转型升级,这给重庆大学的改革发展带来了机遇。高校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要与企业深度融合,“走出去”进行更多的外部延伸布局。
重庆大学有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河钢有产业优势和资本优势,重庆大学和河钢的合作是双方不谋而合地走到一起。未来在双方的合作中,重庆大学将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全力支持河钢集团—重庆大学西南研究院的发展建设,把其作为服务河钢和学校发展的重要平台,努力创造更多的科研成果,为国家、地方、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重庆大学校长张宗益:
河钢集团的产业与重庆大学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和合作传统。河钢集团—重庆大学双方正式签署合作协议以及西南研究院在重庆大学正式揭牌,对于双方进一步加强人才、科研方面的合作,做到产学研用高效融合,打造校企合作的典范,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重庆大学十分乐意与河钢集团一道,分享和把握当前新的科技与产业变革、世界科技创新格局调整的机遇,主动担当起引领和促进国家、地方行业技术创新的使命,紧紧依托“河钢集团—重庆大学西南研究院”,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有效整合技术、人才、资本等创新要素和优势资源,加快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领域实现新突破,在产品结构调整、新技术和新工艺应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新成绩,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百姓品质生活作出应有贡献。
根据协议和章程,河钢和重庆大学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共建研究院、人才培养、设立奖学(教)金、科研成果转化、重大项目及课题联合申报、科研平台共享共建等方面开展合作。研究院着重聚焦西南及长江经济带区域市场发展、钢铁和钒钛新材料及资源综合利用、自主品牌汽车金属材料、钢结构技术与产业化等领域开展应用研究,以项目为载体聚集高端人才,以市场需求为驱动着力解决制约河钢产业升级的关键性、根本性实际问题,以国家和行业重大需求为重点实现钢铁前沿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引领行业技术创新,打造河钢和重庆大学技术创新及成果产业化的新高地。
为激励创新,河钢将在重庆大学设立“河钢奖学金”和“河钢奖教金”,对在学术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优秀学生,以及在科研一线、教学一线做出杰出贡献的教师、科研工作者进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