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相北京国际设计周 启迪桑德引领胡同厕所革命

2018-09-30 10:03 浏览量:2945

2018年9月26日,“青龙文化创新街区”开街仪式在东城区歌华大厦南广场举行,本次活动旨在展示中丹合作项目青龙文化创新街区的阶段性成果,将改造后的街区正式交付市民使用。

活动由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关村科技园区东城园管委会、北京市东城区北新桥街道办事处、北京歌华文化科技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承办,哥本哈根市政厅、丹麦驻华使馆给予大力支持,北京市副市长王宁、丹麦哥本哈根市市长弗兰克•延森出席活动并致辞。启迪桑德主导设计改造的青龙街区公厕同步亮相此次北京国际设计周,并作为亮点在设计周宣传片进行重点展示。

厕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的尺度,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城市,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和国家使命,不仅代表着我国城市发展文明程度,更是全国人居环境发展的标杆城市,老城区改造工作中需兼顾风貌保护和创新发展。青龙胡同提升改造作为中丹合作重要项目,公厕改造成为重要节点之一,更是此次北京国际设计周对外展示北京形象的重要窗口。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完善和人民群众对人文环境的更高要求,北京老旧城区公厕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除了照明不足、异味、墙体老旧、缺少无障碍设施或无障碍设施不能正常使用、缺乏隐私保护等共性问题以外,空间利用不足、排队现象明显、缺少第三卫生间等问题也比较常见。

启迪桑德根据生态设计原则,结合北京老旧城区的特点,综合考虑人、街区环境、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协助东城区环卫中心完成青龙胡同10号和藏经馆胡同17号公厕的改造,为北京老旧城区公厕改造提供了具有较高文化内涵、人性化、智能化的设计案例,助力青龙文化创新街区的建设,为此次北京国际设计周增添亮点。

人性化设计

提升如厕体验

启迪桑德在改变陈旧外观、消除安全隐患的基础上合理安排空间,提高厕间使用率,同时重点关注第三卫生间方便特殊人群使用,扶手、洗手池、烘手机、倒尿池等设施配备从设计到安装,随处可见对群众如厕方便、安全的关注。

青龙10号外观设计上使外部色调与街区整体规划风貌吻合,突出历史感和厚重感,顶部设置天窗,增加自然采光与通风。藏经馆17号公厕内部主打明亮但不失柔和,采用中式采光天窗,外观采用玻璃砖的风格将公厕隐藏在街区之内,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

智能化建设

增强公厕科技感

智能化建设是为了城市管理人员更好的监控公共厕所的实时状况从而进行及时有效的管理和改善工作,也是城市文明程度提升和时尚科技之都的重要体现。智能管理平台不仅能够提供公厕导航和线上报警服务,还可以收到用户如厕后的评价与反馈,平台管理者可实时掌握公厕动态信息。在公厕智能硬件设施上,设有音乐播放设备、H2S/NH3探测设备、人流量监测设备、紧急呼叫系统、智能电表、智能管理终端等,增强公厕的科技感和使用安全性。

公厕建设是国计民生的重要工程,启迪桑德运用生态设计手段,在注重公厕外观的同时,注重功能设计,打造与城市景观相协调、健康、舒适的“绿色公厕”,实现社会效益、环境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青龙胡同公厕的设计切实践行节能减排理念,不仅为此次北京国际设计周锦上添彩,更为我国厕所革命的持续深入推进、尤其是胡同厕所的改造提供了优秀案例。

排行

一月 一周
      关注中循协官方微信
      Baidu
      map